2024海南自学考试土地管理学06733复习提纲(1)
1、土地管理学概述
1.土地的定义
土地是地球表面肯定范围内,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水文和人类活动等自然、人文要点一同用途所形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并包括了人类活动的成就,即土地是自然与社会经济的综合体。
2.土地资源与土地资产、土地资本不同和联系
土地三属性:资产、资源、资本
土地资源是土地成为资产的基础,土地资产是指作为财产的土地,通过市场买卖达成。财产对象实体非常重要的属性是有限性(稀缺性)、有用性、可占用性和具备价值。土地资本是虚拟化的土地资产,通过抵押、期货等达成。
3.土地管理含义
土地管理又称地政管理。国家在肯定的环境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办法,为提升土地借助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监督土地借助,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综合性活动。
对象:人与地(土地借助人地关系)、地与地(农地和建设地分配地地转换)、人与人(资产增殖资产保值分配公平)
方法:经济、法律、技术、行政
内容:土地资源管理:土地借助管理(核心)、地籍管理(基础)
土地资产管理:产权管理(基础)、土地市场管理(核心)
管理目的:提升土地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要。
管理环境条件——PENST:
政治:社会主义国家—土地人民所有制
经济:公有制主体---国家和集体所有制;市场经济改革---土地资产资本
社会:民主意识提升----土地听证;公平意识提升---土地财产
技术:3S技术应用技术----土地动态监管
自然:工业化城镇化---环境污染---土地退化土地污染加重
土地管理一般过程:
土地管理目的设计:
宏观目的:指全国的土地管理总目的,以国家社会经济进步宏观目的为依据;
中观目的:指区域的土地管理目的,既要与国家目的相衔接,又要结合当地区特征;
微观目的:指县级土地管理目的,可分解为部门目的。
土地管理组织构造:
组织模式:集权、分权、混合模式
国内土地管理组织机构
国内土地管理职能
土地调控:国家运用各种方法达成土地管理总体目的得以达成的过程。
调控方法:行政、法律规章、经济方法
调控内容:提供、用、收益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