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海南自学考试06049心理学导论复习提纲(2)
第二章心理的发生于进步
1)心理的实质:心理是神经系统的机能,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应。
2)意识是心理的最高级表现形式。
3)心理的由来于物质的反应性。反映:是指物质与其他物质相互用途并留下痕迹的过程。反映性:是指物质具备对刺激做出应答的能力,是所有物质的共有属性。物质的反映形式由低级向高级进步。
感应性:指有生命物质常见具备的反应形式。植物和低等动物只有感应性,感应性是生命的标志。
心理发生的标志:信号性反应。--指有机体具备直接生物学意义的刺激信号的反应。
4)动物心理进步的三个阶段:感觉阶段(无脊椎动物)。知觉阶段(低等动物、脊椎动物)。思维萌芽阶段(灵长目动物)。
5)人类心理的产生:达尔文的进化论。。马克思的社会劳动说。达尔文的看法:人脑的形成和人的神经系统的出现是物种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的结果。马克思的看法是:强调人类心理的演化是社会缘由,觉得劳动和语言是人类心理发生和进步的两个基本条件。 语言的产生是人类心理形成的标志。
6)个体心理进步的制约原因:生物原因、社会环境原因、个体实践原因、
7)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细胞核,是细胞的能量中心。
人的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含脑和脊髓。
脑干坐落于脊髓顶端,脑干的功能是保持个体的生命,心跳、血压、呼吸、消化、睡眠等生理活动都与脑干的功能有关。
小脑:坐落于脑干后方,负责协调身体的运动,控制姿势并保持平衡。
边缘系统:坐落于大脑两半球之间,连接大脑和中脑,它与动机、情趣状况和记忆过程有关。
生物原因提供个体心理进步的物质基础。
8)人的生理原因主要来自:遗传。生物原因是人的心理进步的物质首要条件和必要条件,不然相应的心理便不可能得到进步。
9)社会环境原因包含:家庭原因、学校、社会文化。家庭是个体最早接触到的社会环境。家庭对儿童心理的影响主要表目前:父母的素质及榜样用途、爸爸妈妈的期望与家庭教养方法、家庭关系与心理氛围、
10)家庭教养方法种类:专制型、放纵型、过分娇纵型、民主型。
11)学校教育影响学生心理进步的原因有: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教师的个人素质与管理方法、班集体与同辈群体。
12)文化:是指一个社会或群体成员共有些价值观念和意义体系。文化有三种形态: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
13)实践:是指社会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
实践对于人的心理的形成和进步的意义:(1)实践是联系个体内部生物原因和外部社会环境饿中介和桥梁。(2)实践可以促进人的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健全。
14)人的心理是神经系统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人的心理不是由客观环境决定的,更不是由遗传决定的,是两者的相互用途。
15)意识:是个体运用感觉、思维、知觉、记忆等心理对内部身心状况,和外部环境的人、事、物变化的综合觉察和认识。
16)人类心理和动物心理的本质不同:人有意识,动物没,类人猿只有意识的萌芽。即:心理是人与动物共有些,而意识是人所独有些。
17)意识:是个人运用感觉、知觉、考虑、记忆等心理活动,对我们的身心状况(内在的)与环境中人、事、物变化(外在的)综合觉察与认识。
18)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存在的意识,包含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自我意识是处于高级阶段的心理活动。
古希腊文化的出现是人类成熟的标志。
一个人自我意识进步的水平,反应出个性成熟的程度。
19)无意识和意识是两个相对的定义,意识就是“了解我们的心理活动,知道我们的所思所想和所感。”无意识就是没“意识到”是一种“无声无息”的状况。无意识不是无认识,是未被意识到的认识,或意识阈限下的认识。“潜移默化”就是无意识有哪些用途。
20)意识是生物进化到高级阶段的产物。
21)意识的功能:
1、意识可以对现实的个人和文化进行建构2、意识可以通过限制大家的注意,降低不断涌入的刺激能量3、意识可以使大家进行最好决策和做出最好行为。
22)人的心理的本质:人的心理是神经系统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